MAI 36 畫廊藝術家|羅伯特·梅普爾索普 Robert Mapplethorpe:攝影史上的關鍵人物

MAI 36 Asia
Jan 20, 2021

--

「我一直在找尋那些不期而遇。我一直在找尋那些我從未見過的事物。」 — —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1988

美國藝術家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是20世紀攝影史上的一位關鍵人物,他標誌性的黑白攝影作品不僅充滿力量,其所表現的內容也極具社會學意義,因此在藝術史上有其不可忽視的地位。梅普爾索普作品主題的多樣性和其作品蘊含的時代性使他的攝影歷久彌新,帶有一種不可抗拒的視覺魅力。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圖像/自畫像》(Pitures/Self Portrait),1977,黑白銀鹽相紙,35.1 x 34.6cm,古根海姆美術館收藏,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1993年饋贈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1946年出生於紐約市皇后區的Floral Park,那是一個典型的美國城市郊區,當回憶童年,梅普爾索普曾說,“那是一個非常安全的環境,但正因為它是一個很好的出生地,所以它也是一個需要離開的地方。” 1963年,17歲的梅普爾索普離開了他的出生地,來到紐約布魯克林,就讀著名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開始學習繪畫和雕塑。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奴隸》(The Slave),1974,黑白銀鹽相紙,48.9 x 39.4 cm,古根海姆美術館收藏,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1998年饋贈

六十年代的紐約是二戰後的藝術中心,眾多藝術家、詩人、音樂家、導演、舞蹈家、人文學者都居住於此,紐約可以說是彼時彼地的藝術天堂。年輕的梅普爾索普在紐約開始了他的藝術生涯,憑藉著他對雕塑的興趣以及前輩藝術家們的影響,梅普爾索普的早期創作是許多混合了照片圖像與現成品的物體拼貼作品。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無題》(Untitled),1972,拼貼, 30.8 x 22.5 x 4.5 cm,寶麗來相片,膠片盒,金屬鑰匙和鉤子

正是在這一時期,梅普爾索普遇到他的繆斯 — — 美國藝術家、詩人、音樂家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從1967年相識開始,兩人發展出了一段特殊的親密關係,他們既是戀人,朋友,也是藝術創作上的伙伴。帕蒂鼓勵梅普爾索普繼續藝術創作,尤其是攝影,她同時也成為梅普爾索普肖像創作中一位重要的模特。在兩人相識的最初五年裡,帕蒂·史密斯與普爾索普一同居住在布魯克林以及頗為傳奇的切爾西酒店,這段源自六十年代末期的感情也成為了藝術史和搖滾樂史上的一段傳奇。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1975,34.1 x 34.1 cm,泰特現代美術館收藏,©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

梅普爾索普為帕蒂·史密斯拍攝過多部專輯和書籍封面,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1973年的詩集《Witt》封面,以及1975年發行的專輯《Horses》。後者的黑白照片已經成為了帕蒂·史密斯中性化風格的代表,而這張圖像也是流行音樂史上的經典視覺。即便兩人分手之後,他們也保持著非常緊密的朋友關係,直至梅普爾索普因艾滋病並發症於1989年去世。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拍攝的帕蒂·史密斯詩集《Witt》封面,1973
帕蒂·史密斯1975年發行的專輯《Horses》

2010年,帕蒂·史密斯出版了回憶錄《Just Kids》(只是孩子),書中講述了她在紐約市的經歷與故事,以及她與梅普爾索普的複雜而親密的關係,這本書也是她對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的紀念。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與帕蒂·史密斯,1969,諾曼·希弗(Norman Seeff)拍攝

除了親密伴侶帕蒂·史密斯外,梅普爾索普的鏡頭還捕捉了眾多1970年代紐約藝術界和社交圈的名人,包括大名鼎鼎的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石油大王家族的不羈公子約翰·保羅·蓋蒂三世(John Paul Getty III),還有健美明星阿諾·施瓦辛格,梅普爾索普用哈蘇中畫幅相機大量拍攝身邊的朋友,還有當時的藝術家、音樂人、電影人等等。這一時期的梅普爾索普除了大量拍攝肖像作品外,還在沃霍爾創辦的《Interview》雜誌擔任攝影師,他也在這本雜誌上發表了眾多攝影作品。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1986,黑白銀鹽相紙,48.9 x 48.9 cm,古根海姆美術館收藏,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1995年饋贈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84,黑白銀鹽相紙,38.7 x 38.7 cm,MAI 36 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阿諾·施瓦辛格》(Arnold),1976,黑白銀鹽相紙,50.8 x 40.6 cm,©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

梅普爾索普極具時代意義和爭議性的作品還包括了他對當時紐約亞文化景象的記錄。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開始,梅普爾索普持續拍攝紐約的同性戀圈層和BDSM文化,他針對這一主題創作了大量構圖講究而表現力異常直接的黑白攝影作品,而這些以同性戀群體和直言不諱以性作為主題的攝影作品,也令那個時代的觀眾大為驚嘆。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Brian Ridley and Lyle Heeter》,1979,©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

對此,梅普爾索普卻有他自己的解釋,他曾對藝術雜誌《ARTnews》說到,“我並不喜歡震驚這個詞。我一直在找尋那些不期而遇。我一直在找尋那些我從未見過的事物。而當我在這些照片所拍攝的現場,我感到我有義務去捕捉它們。”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皮質面具》(Leather Mask),1980,黑白銀鹽相紙,35.5 x 35.2 cm,MAI 36 畫廊

除了肖像和亞文化現場記錄,梅普爾索普還創作了眾多描繪花朵、雕像與靜物的作品,還有對裸體局部幾何式的特寫。這些作品清晰地反應了被攝對象的特質,而極簡的構圖又讓攝影所表現的主體近乎脫離了現實。梅普爾索普精湛的攝影技術極具控制力,而其客觀的攝影方法論也讓他鏡頭下的模特或者物體的本質或精神面貌格外突出。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手》(Hand),1980,黑白銀鹽相紙,35.1 x 35.1 cm,MAI 36 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玻璃器皿》(Glass Collection),1984,黑白銀鹽相紙,38.7 x 38.7 cm,MAI 36 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唐納德·肯》(Donald Cann),1982,黑白銀鹽相紙,38.4 x 38.7 cm,MAI 36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 精選作品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肯·穆迪》(Ken Moody),1985,黑白銀鹽相紙,48.6 x 38.7 cm,MAI 36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米爾·頓摩爾》(Milton Moore),1981,黑白銀鹽相紙,38.7 x 38.4 cm,MAI 36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麗莎·里昂》(Lisa Lyon),1982,黑白銀鹽相紙,48.5 x 38.5cm,MAI 36 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鬱金香》(Tulip),1984,黑白銀鹽相紙,38.4 x 37.8 cm,MAI 36 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波多黎各》(Puerto Rico),1981,黑白銀鹽相紙,38.1 x 37.8 cm,MAI 36 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樹葉》(Leaf),1987,黑白銀鹽相紙,48.9 x 48.9 cm,MAI 36 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女性半身像》(Female Torso),1978,黑白銀鹽相紙,45.7 x 35.6 cm,MAI 36 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新奧爾良室內》(New Orleans Interior Torso),1982,黑白銀鹽相紙,38.4 x 38.1 cm,MAI 36畫廊34.9 x 34.9 cm,MAI 36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蘭花》(Orchids),1980,黑白銀鹽相紙,34.9 x 34.9 cm,MAI 36 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梨》(Pear ),19 85 ,黑白銀鹽相紙,38 .3 x 37.8 cm,MAI 36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樹葉》(Leaf ),19 87 ,黑白銀鹽相紙,55.8 . x 47 .6 cm,MAI 36畫廊

關於羅伯特·梅普爾索普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自畫像》(Robert Mapplethrope),1980,黑白銀鹽相紙,35.6 x 35.6 cm,古根海姆美術館收藏,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1993年饋贈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1946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市,1989年在波士頓去世,他是20世紀美國傑出攝影藝術家。1963年,梅普爾索普入讀紐約著名的普瑞特藝術學院(Pratt Institute),學習繪畫與雕塑,並於1970年取得藝術學士學位。在創作生涯初期,梅普爾索普並非專注於攝影,他受到藝術家約瑟夫·康奈爾(Joseph Cornell)和杜尚(Marcel Duchamp)的影響,創作了很多物體拼貼和裝置結構,並在其中加入了從雜誌上獲取的現成圖像。不過梅普爾索普並不滿足於僅僅使用現成圖像,為了給他的拼貼作品加入其自己的圖像,梅普爾索普從1970年開始使用寶利來相機,並將拍攝的照片加入到拼貼作品之中,而這一舉動從此開啟了他非凡的攝影創作。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肯·穆迪》(Ken Moody),1983,黑白銀鹽相紙,39 x 39 cm,MAI 36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玻璃靜物》(Glass Collection),1984,黑白銀鹽相紙,39 x 38 cm,MAI 36畫廊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肯·穆迪》(Ken Moody),1979,©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

梅普爾索普關注古典時期(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6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圖像,並從而發展出他自己獨特的攝影風格和極精簡的攝影構圖。他在藝術學院時期的寶利來相片也預示了他後來攝影作品的語言,即黑白與直接。他的作品蘊含了黑白攝影的精髓,其中的肖像、景物、花朵無不表現出一種靜謐而深邃的美學。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德里克·克羅斯》(Derrick Cross),1985,38.5 x 48.5 cm,MAI 36畫廊

他的作品還包括了眾多名人的肖像,這些文化藝術界的名人既是他的朋友圈,也是他肖像作品的主體,包括帕蒂·史密斯、安迪·沃霍爾、辛迪·舍曼、路易絲·布爾喬亞、大衛·霍克尼等,都曾是他肖像攝影作品中的模特。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帕蒂·史密斯》(Patti Smith),1975,34.1 x 34.1 cm,泰特現代美術館收藏,©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1983,黑白銀鹽相紙,48.9 x 38.7 cm,古根海姆美術館收藏,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基金會1995年饋贈

此外,梅普爾索普對於美國亞文化的記錄也在藝術史和社會學領域佔有重要地位,他的攝影捕捉了1960年代晚期至1970年代中期紐約同性戀群體和BDSM文化圈層的景象。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 重要展覽回顧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的作品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展出,最近十年來他作品在如下重要藝術機構舉辦了個展,包括:古根海姆美術館,美國紐約,2019;新南威爾士美術館,澳大利亞悉尼,2018;洛杉磯郡立美術館,美國洛杉磯,2016;羅丹美術館,法國巴黎,2014;泰特現代美術館,英國倫敦,2014;保羅·蓋蒂博物館,美國洛杉磯,2012;攝影博物館( Fotografiska),瑞典斯德哥爾摩,2011。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回顧展「Implicit Tensions/ Mapplethorpe Now」展覽現場,古根海姆美術館,美國紐約,2019

此外,梅普爾索普的作品也被收藏在眾多國際頂尖藝術機構,包括:古根海姆美術館,蓋蒂藝術基金會,惠特尼美術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東京原美術館,科隆路德維西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倫敦國家肖像博物館等等。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個展「Robert Mapplethorpe Choreography for an Exhibition」展覽現場,多納雷吉納當代美術館,意大利那不勒斯,2018

MAI 36 畫廊×羅伯特·梅普爾索普

MAI 36畫廊從1988年開始代理羅伯特·梅普爾索普的作品,至今已經為羅伯特·梅普爾索普舉辦過5次個展以及眾多群展,並在世界各地的頂級藝術博覽會展出這位重要攝影藝術家的作品。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個展「Robert Mapplethorpe」展覽現場,MAI 36 畫廊,瑞士蘇黎世,2019

1988年,在MAI 36畫廊成立之初就前瞻性地舉辦了梅普爾索普在畫廊的首次個展,而最近一次畫廊個展則是2019年,MAI 36畫廊在蘇黎世展出了藝術家自1976年至1988年間創作的肖像、靜物、花朵等黑白攝影作品。

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個展「Robert Mapplethorpe: femmes」展覽現場,MAI 36 畫廊,瑞士蘇黎世,2015

關於MAI 36 畫廊

MAI 36畫廊由維克多·基斯勒(Victor Gisler)在1987年創立,畫廊位於瑞士蘇黎世市中心。畫廊成立以來三十多年間,MAI 36與諸多國際著名藝術家開展合作,包括托馬斯·魯夫(Thomas Ruff)約翰·巴爾代薩里(John Baldessari)勞倫斯·維納(Lawrence Weiner)史蒂芬·巴爾肯霍爾(Stephan Balkenhol)馬格納斯·普萊森(Magnus Plessen)特洛伊·布勞恩圖赫(Troy Brauntuch)皮亞·弗萊斯(Pia Fries)馬特·穆里肯(Matt Mullican)克里斯托弗·魯特曼(Christoph Rütimann)阿爾布雷希特·施耐德(Albrecht Schnider)弗朗茨·阿克曼(Franz Ackerman)吉特卡·漢茲洛瓦(Jitka Hanzlová ),以及雷米·扎格(Rémy Zaugg)等。除此之外,MAI 36畫廊也代理已故藝術家路易吉·格希里(Luigi Ghirri)彼得·胡加爾(Peter Hujar)普遍概念小組(General Idea)、克里斯蒂安·林道(Chrsitian Lindow)、羅伯特·梅普爾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保羅·泰克(Paul Thek)大安·範·戈爾登(Daan Van Golden)的藝術遺產。

畫廊在近年也開始代理年輕藝術家,如羅伊·埃斯里奇(Roe Ethridge)、昆哈德·德多伯萊(Koenraad Dedobbeleer)米切·佩瑞茲·保羅(Michel Pérez Pollo)和中國藝術家臧坤坤(Zang Kunkun)等的作品。畫廊持續推出藝術家的個人展覽和出版物,同時參加眾多國際藝術博覽會,如瑞士巴塞爾藝術展、巴塞爾藝術展邁阿密展會、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弗里茲倫敦、巴黎FIAC、馬德里ARCO、墨西哥Zona Maco等,讓旗下藝術家有更多的曝光。

* 點擊有底線處可查看相關藝術家介紹。

聯繫我們
亞洲地區事宜請聯繫:
王維薇| MAI 36 畫廊亞洲總監
weiwei.wang@mai36.com

網站:https://www.mai36.com/
Facebook:MAI 36 畫廊
Instagram:mai36galerie

更多MAI 36 畫廊資訊,請追蹤我們的FB專頁

Sign up to discover human stories that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Free

Distraction-free reading. No ads.

Organize your knowledge with lists and highlights.

Tell your story. Find your audience.

Membership

Read member-only stories

Support writers you read most

Earn money for your writing

Listen to audio narrations

Read offline with the Medium app

--

--

MAI 36 Asia
MAI 36 Asia

Written by MAI 36 Asia

MAI 36 畫廊由維克多·基斯勒(Victor Gisler)在1987年創立,畫廊位於瑞士蘇黎世市中心。畫廊成立以來,與諸多國際著名的藝術家合作。MAI 36 畫廊持續推出藝術家的個人展覽和出版物,同時參加眾多國際藝術博覽會及持續不斷地展示和交易國際當代藝術。更多訊息請至臉書專頁 mai36asia

No responses yet

Write a response